天窗的“黑”历史
汽车诞生之后一直在不断完善,比如从敞篷逐渐变成一个密闭空间,可以更好的为车内人员遮风挡雨,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,在白天倒还没什么,一到了晚上车里就变成漆黑一片了,那时候路灯并不普及,也没有车内氛围灯一说,人在黑暗里待的时间久了对心理是一个极大考验,于是汽车设计者们想到了一个妙招儿:车顶掏个窟窿,让外面的月光洒进来!于是,最原始的天窗就这么出现了……
当然,随着整体技术的发展,天窗也在不断的演变,内嵌式、滑轨式等各种各样的天窗层出不穷,不管是什么样的天窗,其实归根到底都是在车顶上掏窟窿,这就难免引起大家对结构安全的怀疑,毕竟有些车的车门一摁一个坑,车顶的钢板掏完窟窿还结实吗?其实任何一款带天窗的车,在进入市场之前都要做各种严苛试验,因此在安全性上大家大可放心。不过话又说回来了,为什么国外消费者对天窗的感觉很一般呢?
不只是消费理念,更是产品问题
由于文化差异,国内外消费者的观念存在不同,就天窗配置而言,国外消费者显然没有国内消费者这样热衷。由于历史原因,国外消费者接触汽车要比国内消费者早太多,汽车在他们眼中就是一个工具、一个十分普通的消费品,对他们而言一辆车有没有天窗并不会影响到实用性,如果有兜风需求,国外大把的敞篷车可以选择,且售价并不昂贵。
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,与其它配置相比,天窗显而易见容易被看到,也容易被亲戚朋友看到,有些厂家对天窗从不吝啬,但在其它安全配置上比如ESP方面却十分鸡贼,不能炮轰厂家不够实在,只能说咱们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太过宽松。
其实对于天窗这种配置,缸哥觉着并没有想象中的重要或者实用,从周边的车主反馈来说,大部分车主也就是高速的时候想起来看天窗,其它时候很难想到,且打开天窗后忘记关天窗是常有的事儿,总之,这个配置有些鸡肋,何况我国的环境条件似乎也没好到可以经常开天窗……如果因为一个天窗而放弃一片“森林”,那实在是有些不理智,您说是吧?
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…………
为了不让我们在茫茫公众号中走散
请大家快把12缸汽车公众号“设置星标” 吧
详细的操作步骤缸哥给你准备好了↓↓↓
为什么德国严令禁用的乙醇汽油我们却在大力推广!为了新能源车?
车主忠诚度排名出炉:某些品牌卖的再好又有啥用,忽悠只能一次!
注意!山东超速≤50%不处罚,关闭移动抓拍拆限速标!网友:应全国推广!
魔鬼女司机倒车连“杀”玛莎拉蒂宝马奥迪后逃逸!所有司机必须看下!
版权所有:淮安空港产业园 备案号:苏ICP备00000000号 联系地址:淮安市清河区000号联系电话:0517-88888888
技术支持:淮安互联 服务电话:0517-88888888